消防指挥员指挥能力考评应知应会

   日期:2024-09-18     浏览:11919    
核心提示:目录一、安全常识(一)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穿戴要求是什么?(二)《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手册》中规定的八项安全制度是什么
 
目录

一、安全常识
(一)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穿戴要求是什么?
(二)《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手册》中规定的八项安全制度是什么?
(三)《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手册》中规定的六项禁止条款是什么?
(四)干部跟班作业制度要求是什么?
(五)灭火救援中消防车辆停靠通常有哪些安全要求?
(六)建筑火灾发生轰燃的“四苗头”是什么?
(七)密闭房间火灾发生回燃的“五征兆”是什么?
(八)预判建筑坍塌“六观察”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九)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危险“七检查”是什么?
(十)危化品事故处置前“八不忘”是什么?
(十一)直流射流不适用扑救哪些类型火灾?
(十二)深入火场内攻时,如何做到安全撤离?
(十三)如何组织灭火救援紧急撤离行动?
(十四)紧急撤离时的“十要诀”是什么?
(十五)当遇到危险一时无法逃生时,应去何处避难待援?
(十六)存在高压电环境下的安全处置距离如何规定?
(十七)消防救援站安全员职责任务是什么?
(十八)紧急救援小组职责任务是什么?
(十九)紧急呼救“五步法”是什么?
(二十)涉疫任务救援防护的原则是什么?
 
二、建筑火灾扑救
(一)什么是通风受限型火灾?
(二)建筑中常见的疏散楼梯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三)什么是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路径”?
(四)火场“中性面”、如何通过查看中性面变化判断火情发展
(五)分水器、水枪阵地设置的原则
(六)高层建筑火灾处置的原则
(七)高层建筑火灾处置的难点
(八)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规律
(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中所指的“防烟失效”
(十)高层建筑火灾指挥部设置和位置选择有什么要求?
(十一)高层建筑火灾疏散搜救“三阶段”的具有要求是什么?
(十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对于楼层人员搜救顺序有什么规定?
(十三)高层建筑起火后,内部聚集大量人员,如何有效组织人员疏散?
(十四)高层建筑扑救时对火情侦察行动有哪些要求?
(十五)如何判断是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
(十六)对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如何选择进攻起点层?
(十七)扑救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有哪些技战术要求?
(十八)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十九)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应重点把握哪些安全要点?
(二十)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特点是什么?
(二十一)城市综合体火灾扑救处置难点是什么?
(二十二)城市综合体常见防火卷帘设置形式有哪几种?
(二十三)城市综合体消防救援窗设置要求是什么?
(二十四)城市综合体内攻灭火堵截理念是什么?
(二十五)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有哪些排烟方式?
(二十六)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排烟机有哪些排列方式?
(二十七)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有哪些排烟装备和车辆?
(二十八)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区域排烟的定义是什么?
(二十九)大空间内部排烟如何有效避免出现“烟气回流”现象?
(三十)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扑救的难点是什么?
(三十一)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扑救应把握的处置原则是?
(三十二)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发展阶段时,应采取的战术措施是什么?
(三十三)扑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常见的“危险”有哪些?
(三十四)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结构安全“五步评估法”是什么?
(三十五)浙江省内大跨度大空间厂房具有哪些非常态的特点?
(三十六)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灭火阵地设置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三十七)地下建筑火场扑救时如何选择设置进攻阵地?
(三十八)地下建筑火灾处置难点有哪些?
(三十九)地下建筑火灾可以应用哪些设施开展灭火救援?
(四十)地下建筑火灾有哪些进攻途径?
 
三、化工灾害事故处置
(一)处置化工灾害事故时要遵循的处置原则是?
(二)处置化工灾害事故个人防护的“六防”是什么?
(三)处置化工生产装置灾害事故在开展灾情侦查时重点需要核查哪些方面?
(四)根据侦查掌握的情况,人员车辆集结和作战阵地选择要避开哪些危险区域?
(五)在开展化工装置火灾火情侦查时需要厂方提供哪些方面的图纸资料?
(六)化工生产装置灾害事故可以采取哪些工艺处置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七)化工生产装置灾害事故到场消防救援力量可以采取的消防战术措施有哪些?
(八)处置化工灾害事故时,到场要第一时间到DCS控制室了解灾情,重点需要了解和反馈哪些方面内容?
(九)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哪些装置有放射源?处置时需要特别注意。
(十)常见的储罐根据罐顶形式可以如何进行分类?
(十一)危化品储罐灾害事故在进行灾情核查时需要核查哪些方面?
(十二)外浮顶罐密封圈火灾发生火灾时该如何处置?
(十三)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可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十四)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在工艺处置配合下可采取哪些消防技战术措施?
(十五)在使用泡沫灭火剂处置化工火灾时泡沫释放有哪些注意事项?
(十六)外浮顶原油储罐发生倾盘或沉盘灾情时该如何进行处置?
(十七)带压气体设备火灾该如何处置?
(十八)根据液化烃的储存方式可以将液化烃罐分为哪几类?
(十九)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储存同一介质不同液位的固定顶储罐风险如何评判?
(二十)在相同外界条件和不考虑特殊储存介质的条件下,外浮顶、内浮顶(标准)、固定顶、全压力液化烃、半冷冻液化烃、全冷冻液化烃等储罐受到火势威胁可以如何初步判定各储罐的危险性大小?
 
四、危化品运输车事故处置
(一)危化品运输车辆灾害事故处置应核实哪些信息?
(二)危化品运输车事故侦察研判主要有哪些途径?
(三)LPG、LNG、CNG罐车分别是指哪一类罐车?并指出各自的设计压力、运行压力以及储罐结构?
(四)液化石油气(LPG)罐车事故处置有哪些措施?
(五)液化石油气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有哪些行业“潜规则”?
(六)压缩天然气(CNG)集束管车高压气体泄漏处置有哪些措施?
(七)压缩天然气(CNG)集束管车高压气体泄漏燃烧处置有哪些措施?
(八)LNG槽罐车事故处置有哪些措施?
(九)液化天然气(LNG)槽车受损无泄漏该如何处置?
(十)液化天然气(LNG)槽车受损已泄漏该如何处置?
(十一)液化天然气(LNG)槽车燃烧着火该如何处置?
(十二)罐车发生翻滚、坠落距离道路落差较大,不具备输转倒罐、吊装转运、放空排险等条件时可以采取哪些处置措施?
(十三)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吊装转运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十四)CNG槽车火灾事故,当气瓶经过长时间燃烧火焰长度退到1.5米左右时,消防
救援力量该如何处置?
(十五)LNG槽车事故,救援时对集结区域和交通管制有何要求?
(十六)常温压力或低温常压罐车满液位倾翻时,救援过程中有哪些注意项?
(十七)LPG、LNG、CNG槽车操作箱位置分别有何区别?
 
五、道路交通及新能源汽车事故救援
(一)对车辆进行起重作业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破拆车辆时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三)处置交通事故时救援车辆如何停靠?
(四)车辆事故救援过程中,车体稳固有哪几种方法?
(五)在破拆过程中如何做好对伤员防护?
(六)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原则?
(七)在制定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现场紧急撤离路线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八)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时,遇有雨雪雾等天气或夜晚,警戒距离如何调整?
(九)常见新能源汽车辨识方法有哪些?
(十)车辆事故救援的处置流程是什么?
(十一)扑救锂电池汽车火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十二)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有何特点?
(十三)对于无人员被困的起火车辆,消防员应在距离起火车辆多少距离之外出水灭
火?
(十四)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完成后,现场移交时除常规清点器材人员工作外,还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十五)因锂离子电池具备持续放电特性,在新能源汽车明火熄灭后,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十六)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有什么特点?
(十七)在涉及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或火灾扑救时,除常规询情内容外,还应注意哪些事情?
(十八)电动汽车事故中,动力电池受损,应做好哪些工作?
(十九)开展新能源车辆事故救援时,如何处理电路系统?
(二十)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过程中,对消防员的个人防护有什么特殊要求?
 
六、水域救援
(一)部局规定的水域救援“五个绝不允许”是什么?
(二)水域救援现场如何辨识河流方位?
(二)水域救援专业防护装备包括哪些?
(三)激流环境中使用的救生衣应具备哪些特征?
(四)激流救援中常见危险水流形态有哪些?
(五)水流的流速和力量特点是什么?
(六)城市内涝救援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七)失温的危害是什么?
(八)水域救援安全考虑顺序和救援行动的优先级是什么?
(九)岸上(入水)救援人员如何编成?
(十)舟艇编队行进中的避碰规则是什么?
(十一)水域救援现场管理有哪些内容?
(十二)水域救援现场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十三)水域救援现场安全岗位设置要求是什么?
(十四)开展舟艇救援时的安全要点有哪些?
 
七、高空(绳索)救援
(一)使用绳索开展高空救援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静力绳和动力绳有什么不同?
(三)单绳技术和双绳技术有什么区别?
(四)安全钩使用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
(五)使用车辆作为锚点时有何注意事项?
(六)评估“高空”任务场景的三个维度是什么?
(七)良好的临高安全习惯有哪些?
(八)在绳索救援中“突然死亡原则”是什么?
(九)什么是“冲坠系数”?
(十)人体的冲坠承受极限不超过多少?
(十一)救援队员保护技术选用优先级?
(十二)救助系统实施的难易程度?
(十三)锚点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十四)在具有坠落风险的任务环境中应充分考虑到坠落发生后的延伸风险,救援救援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八、建筑坍塌事故救援
(一)常见建筑倒塌类型有哪些?
(二)建筑物坍塌的生存空间有哪些表现形式?
(三)建筑破坏等级分为哪五级?
(四)不同受损建筑物危险性评估重点是什么?
(五)建筑坍塌事故救援“五步法”是什么?
(六)在开展建筑坍塌事故救援时,七项危险源识别包括哪些?
(七)排除危险源的措施有哪些?
(八)在建筑坍塌救援中,对被困者如何采取医疗救护措施?
(九)在建筑物坍塌事故救援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九、有限空间事故救援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
(二)有限空间事故危险因素有哪些?
(三)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做好现场警戒?
(四)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做好安全防护?
(五)有限空间事故救援行动应遵循什么原则?
(六)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开展救援行动?
(七)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进行强制送风?
(八)长时间开展救援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及时轮换,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超过多长时间?
(九)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应按照什么程序实施侦检?
(十)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开展侦查检查过程中,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硫化氢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的安全值是多少?
 
十、执勤训练
(一)基层消防救援站执勤训练时间有何规定?
(二)基层消防救援站“3+1”组训模式是什么?
(三)针对建筑类重点单位开展六熟悉过程中的“七查八测”要求是什么?
(四)针对化工类重点单位开展六熟悉过程中的“七熟悉六到位”要求是什么?
(五)什么是“最小作战单元”?.
(六)消防救援站作战编成有何规定?
 

一、安全常识
(一)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穿戴要求是什么?
答:1.应加强个人防护装备日常检查,确保完整无损,发现损坏或性能明显下降,不得穿着使用,并及时更换。
2.应选择与本人身材相匹配的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穿着不合体装备参加作战训练行动。
3.空气呼吸器面罩应与本人脸型配套贴合,专人专用,自行维护保养。
4.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或有关规定操作,扣紧贴合所有衣扣、按扣、搭扣,拉严拉锁,系紧各种盔带、鞋带、腰带等,保持平整、严实、舒适、牢固。
5.不得穿着非标或过期防护装备,严禁私自拆改结构、去除附件。
6.业务训练时,不得随身携带与执勤训练无关的坚硬、锋锐物品。
7.执行战斗任务时,不得超范围、超限使用,避免直接接触高温、油污、有毒、腐蚀、尖锐等物质。
8.脱卸防化服前要彻底洗消,脱卸过程中不得直接接触防化服外表面。
 
(二)《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手册》中规定的八项安全制度是什么?
答: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安全学习教育制度、安全技术训练制度、干部跟班作业制度、安全督导提示制度、安全员(助理)制度、安全总结讲评制度、伤亡事故调查制度。
 
(三)《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手册》中规定的六项禁止条款是什么?
答:严禁疏于防护、严禁违规作业、严禁擅自行动、严禁擅离职守、严禁隐情不报、严禁急救中断。
 
(四)干部跟班作业制度要求是什么?
答:
1.作战训练必须由相应级别干部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和全程监督。
2.进行侦察、攻坚和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应由干部或班长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员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消防救援站指挥员应掌握现场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
 
(五)灭火救援中消防车辆停靠通常有哪些安全要求?
答:
1.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高压线下和危险建(构)筑物旁停靠。
2.必须与起火建(构)筑物或危险区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举高、照明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确保必要的作业空间。
4.增援时,未向现场指挥员(部)请示或未明确作战任务时,不得盲目驶入灾害现场。
5.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观察、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6.在进入易燃易爆等高危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严禁停靠在地沟、窨井、管道、低洼处、油(气)水分离池等区域。
7.处置公路隧道灾害事故,一般情况下车辆应停放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
8.在下坡路段救援时,车辆应停在来车方向可视位置的坡度上,并采取可靠的防溜车措施。
9.在打开车门前,应注意观察车门周边情况,避免与来往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并尽量从靠近人行道一侧开门下车。
10.开展交通道路灭火救援时,救援车辆原则上应停靠在距离事故点车辆后方不少于50米的位置,且跨路斜停(车尾靠近来车方向)。
 
(六)建筑火灾发生轰燃的“四苗头”是什么?
答:
1.烟气突然变黑、变浓,流速加快,紊乱烟气充满着火空间;
2.烟气(中性面)降至离地面1.5m以下,火场温度越来越高,高温烟气迫使你不得不蹲下或趴下来;
3.烟气上层夹杂火苗;
4.室内可燃物分解出白色可燃烟气,并被引燃。
 
(七)密闭房间火灾发生回燃的“五征兆”是什么?
答:
1.烟气从紧闭的门窗缝隙中冒出;
2.有大量的烟气积室内,窗户颜色变暗,玻璃被熏黑;
3.门窗发热、可感受到透过窗户的热辐射;
4.房间内无明火(或火势较小),火光闪烁、趋于窒息状态;
5.门窗发出类似口哨的声音,窗户出现震颤。
 
(八)预判建筑坍塌“六观察”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观察承重墙有无出现贯通线纵向裂缝;
2.观察承重梁混凝土保护层有无出现裂缝、钢筋外露、挠度增大;
3.观察承重柱混凝土保护层有无爆裂、钢筋屈服向外凸出、扭曲变形;
4.观察建筑物的门框有无变形,导致屋门无法闭合或打开;
5.观察楼板有无发生挠曲、弯曲塌陷或出现呈“锅底”形状下沉;
6.观察墙体、整体结构有无倾斜,发出异常声响。
 
(九)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危险“七检查”是什么?
答:
1.检查周边有无裸露电线,用电设备是否已断电,预防触电危害;
2.检查有无可燃气体泄漏,预防发生爆炸危害;
3.检查有无可燃粉尘,预防粉尘爆炸;
4.检查是否有压力容器或系统,其是否在热辐射或火焰烘烤范围内,预防爆炸危害;
5.检查是否有危化品,其是否发生泄漏或燃烧,预防爆炸中毒危害;
6.检查建筑构件稳定性,是否存在物体坠落、倒塌可能,预防砸伤危害;
7.检查门、窗、电梯井、楼梯等部位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是否已有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预防坠落危险。
 
(十)危化品事故处置前“八不忘”是什么?
答:1.不忘安全距离和正确停车,应保证安全距离,从上风向进入,避开下水道、窨井盖和空中障碍物;
2.不忘交通管制和禁绝火源;
3.不忘按等级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
4.不忘着防静电内衣、戴纯棉手套;
5.不忘使用无火花工具;
6.不忘使用防爆对讲机;
7.不忘携带防爆照明灯;
8. 处置低温液体、液化烃和压缩气体事故时,不忘做好防冻保护。
 
(十一)直流射流不适用扑救哪些类型火灾?
答:
1.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防止发生爆炸、飞溅伤人。
2.严禁使用直流射流喷射炼铁炉内钢水、炙热船舱等超高温物质,防止瞬间汽化发生炉膛爆炸或蒸汽反扑伤人。
 
(十二)深入火场内攻时,如何做到安全撤离?
答:
1.进入火场时要做好标记,记住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出口;时刻关注身后情况,确保撤离路线绝对安全,必要时设置备用通道;
2.当视线不清时,要保持与墙面、水带、导向绳的接触;
3.要经常检查空气呼吸器余量,把握内攻纵深,确保能安全返回,千万不能等到空呼器报警才想到撤离;
4.要保持对火场和周边环境的高度警惕,当出现危险征兆或感到危险来临时,请果断撤离;
5.要始终保持通讯畅通,留意对讲机频道、电量和进水情况,时刻监听和接受火场指令,警惕无线电静默;
6.在火场中要尽量保持低姿态,前虚后实,小心前进;内攻阵地的水带必须充水并保持水枪端有足够压力,确保能随时出水掩护。
 
(十三)如何组织灭火救援紧急撤离行动?
答:
1.要明确专人负责,多点设置观察哨,全面掌握灭火救援现场态势发展,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现场情况,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及时发出撤离信号,来不及报告时应立即发出撤离信号,并迅速撤离;其他人员发现险情时,必须立即报告或示警。
2.明确撤离要求,特别紧急情况下,应当放弃车辆和器材徒手快速撤离。
3.在有爆炸、倒塌等危险区域作业时,要提前清除紧急撤离路线上的障碍;在油罐区防护堤内作业时,要确定防爆掩蔽体或提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设施。遇爆炸等危险征兆来不及撤离时应就近卧倒,依托掩体避险;匍匐撤离时,头部应朝向撤离方向、脸部向下。
4.在高层、地下建筑等复杂场所作业时,分层分区设置人员接应点,确保人员快速有序撤离。
5.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要立即在集合地点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
 
(十四)紧急撤离时的“十要诀”是什么?
答:(1)保持冷静;(2)水枪掩护;(3)指引方向(利用水带、导向绳、承重墙或外部光线导向);(4)保持低姿;(5)挨着墙壁;(6)觉察危险;(7)辨听声音;(8)保持联络;(9)控制呼吸;(10)检查余气。
 
(十五)当遇到危险一时无法逃生时,应去何处避难待援?
答:
1.避难层(避难间);
2.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3.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
4.卫生间;
5.承重构件下方;
6.不在火势蔓延路线上的靠外墙房间。
 
(十六)存在高压电环境下的安全处置距离如何规定?
640.webp
 
(十七)消防救援站安全员职责任务是什么?
答:
(一)评估和监测灾情发展态势,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提示指战员安全行动注意事项;
(二)对内攻作战和进入处置核心区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记录,实时了解掌握参战人员安全状态,全程管控行动安全;
(三)检查和督促紧急救援小组做好应急准备,随时执行紧急救援和梯次轮换任务;
(四)协助指挥员制定紧急撤离方案,明确撤离信号、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并告知参战人员;
(五)开展作战行动安全检查,纠正或制止不安全行为,发现危险征兆及时发出紧急撤离信号。
 
(十八)紧急救援小组职责任务是什么?
答:
1.消防救援站紧急救援小组主要用于消防员被困、失联等紧急情况下实施快速救援,直接隶属于指挥长、指挥员。
2.紧急救援小组主要负责遇险被困消防指战员营救任务,并协助指挥员和安全员做好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及时掌握内攻作战行动进程,随时保持待命状态。
3.指挥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和力量部署,确定紧急救援小组数量和待命位置,原则上按照与内攻作战人数的1:1比例配备,可作为内攻梯次轮换力量。参战力量多且已划分战斗区域的情况下,指挥员可根据区段设置紧急救援小组。
 
(十九)紧急呼救“五步法”是什么?
答:
1.发出信号:第一时间通过手持电台呼叫、呼救器手动报警、照明灯爆闪、器材敲击发声等方式发出呼救信号。使用手持电台呼救时,应使用战斗频道或紧急救援频道发出“呼救、呼救、呼救”的现场求救信号,每间隔5秒进行重复呼救,直至收到回复为止。
2.说清要素:收到回复后,应当立即将姓名、单位、所处位置、当前处境、空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一次性报告清楚,并与紧急救援小组保持联络。
3.主动待援:在具备行动能力情况下,应当主动寻找避难层(间)、疏散楼梯间、靠外墙房间、承重构件下方等避难空间,采取关门、射水、支撑等方式,堵截火势、驱散烟气、稳固结构,努力减少危险因素。
4.积极避险:待援时应采取深吸、慢呼的呼吸方式,调节呼吸深度、降低呼吸频率,尽量延长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当空气呼吸器气量即将用尽时,可利用阻燃头套进行“过滤式”呼吸,并采取低姿体位通过地面、缝隙获取空气等方法,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时间。
5.永不放弃:坚定信心、发挥潜能,保持冷静,积极求生,最大限度消除恐惧心理,积极等待救援。
 
(二十)涉疫任务救援防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
(1)呼吸面部防护、手部防护优先原则。
(2)严防躯体机械划伤。
(3)手部防护至少两层手套,内层选用抗机械拉扯强的医用手套,外层选用救援专用手套。
(4)医学防护,准备急救包,至少包括75% 医用酒精,碘酒消毒药水、消毒药粉、生理盐水、包扎用品等。
 
二、建筑火灾 扑救
(一)什么是通风受限型火灾?
答:通风受限型火灾是指在随着火灾的发展,着火空间内可燃物持续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不断增大,而现有的空间由于具有较强的密闭性(开口少、门窗关闭),当前的通风状况无法满足火灾继续增长的需要,从而出现燃烧速率下降的情况,一旦大量通风极易导致火势迅速扩大的现象。
640.webp (1)
 
(二)建筑中常见的疏散楼梯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答:建筑中常见的疏散楼梯形式包括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室外楼梯和剪刀楼梯。
640.webp (2)
 
(三)什么是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路径”?
答:烟气流动路径是指在着火建筑内高温烟气从气压较高的区域流动到建筑物内外气压较低所形成的路径,其遵循从高压“流”向低压的基本规律,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简单的流动路径就是冷空气从下方进,热烟气从上方出。如果消防员处在流动的路径中,则会明显感觉到对流传热的威力,就像吹风机的作用一样,当风速越快,对流传热系数会更高,热量会更快地在防护装备上堆积。烟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快,对流传热的热量也就越多;这种迅猛的热量传递是导致消防员在流动路径上伤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每一个开口可能都会产生一个潜在的流动路径。
640.webp (3)
 
(四)火场“中性面”、如何通过查看中性面变化判断火情发展
中性面是指在建筑发生火灾时,存在着的一个即不进风又不排气的平面;一般来说,中性面上部充满烟气、下部仍有新鲜空气,快速的定位中性面有助于识别各类火场风险。
一是中性面较高 表明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或通风条件较好;
二是中性面较低表明现场已具备发生轰燃的条件;
三是中性面突然上升表明现场通风条件得到改善;
四是中性面逐渐降低表明可燃烟气在逐步积聚,火灾向全面燃烧阶段发展;
五是中性面突然降低表明火灾发展发生剧烈变化,有马上发生轰燃的风险。
640.webp (4)
 
(五)分水器、水枪阵地设置的原则
分水器、水枪(炮)阵地应设置在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撤离,且相对安全的位置。
(六)高层建筑火灾处置的原则
1.坚持“以固为主、救人第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固定消防 设施的作用,分批分区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2.坚持“快速出水、分层分区”的原则,将火场科学划分战斗区 段,第一时间安排攻坚组快速登楼,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灭火控火。 
3.坚持“内外协同、精准控烟”的原则,利用云梯车、登高车等车辆装备从外部营救被困人员,高位设防,配合内攻人员堵截消灭 火势,同时内攻人员快速将高温烟气排出室外,阻止烟气扩散蔓延。
(七)高层建筑火灾处置的难点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的结构,给消防员的灭火作战带来了不同于一般建筑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1)登高灭火难度高消耗大;
(2)火场供水难度大;
(3)玻璃幕墙坠落影响大;
(4)人员疏散困难;
(5)指挥协调任务重。
(八)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规律
答:烟气蔓延的三个过程包括:烟气在着火层填充过程、烟气在竖井内的填充过程和烟气在整个大楼内蔓延。
640.webp (5)
 
(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中所指的“防烟失效”
防烟失效是指发生火灾时,烟气突破防烟设施、防火门(窗)等蔓延至疏散楼梯、电梯井等竖向通道,导致着火层及大楼顶部多个楼层都有烟气冒出的现象。一旦出现防烟失效将扩大烟囱效应,短时间内高温烟气将蔓延至多个楼层,威胁被困人员,大大增加救援难度。
640.webp (6)
 
(十)高层建筑火灾指挥部设置和位置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
1.火场指挥部的位置通常选择在正对高层建筑主要燃烧面的空地或建筑一层大厅,便于统观全局、便于指挥、便于通信联络和相对安全的地方。
2.前沿指挥所的位置通常选择在着火楼层下一层或下二层,便于指挥、便于通信联络和相对安全的地方
3.分层(区、段)指挥点的位置通常选择在火势发展蔓延的楼层或区域。
4.消控室和水泵房必须安排人员值守。
640.webp (7)
 
(十一)高层建筑火灾疏散搜救“三阶段”的具有要求是什么?
答: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搜救、二次搜救、最终搜救。
(1)初步搜救:仅限于明确有被困人员的部位和可能有人员被困的重点区域、部位。即在火情控制前,要快速、彻底、系统地搜索火灾楼层的各个区域;当遇到房间锁闭,无法确定是否有人时,通过拨打电话、询问家属、同事或邻居等方式联系确认,必要时强行破拆进入搜索。
(2)二次搜救:在火情控制后,对整个高层建筑及其外围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搜救,包括天台、通风井、附属房间、地下室等,以及并未直接过火但很有可能会发现受害者的区域(电梯轿厢上方、配电间、电梯井下方),以查找初步搜索中可能遗漏的被困人员。二次搜救过程一般比初步搜救更细致、更全面。
(3)最终搜救: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在完成二次搜索后,还应增加最终搜索,要求和范围同于二次搜索,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任何部位都没有被困人员被遗漏,确保建筑任何部位都没有隐藏的火点。
 
(十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对于楼层人员搜救顺序有什么规定?
答:当高层建筑火灾规模较大、不明确被困人员位置时,人员搜救通常应按照:①起火层;②起火层上层的充烟层;③顶层和顶层平台④起火层以上其他楼层;⑤起火层下层区域的顺序搜救;
对于充烟层搜救通常应按照:①前室、楼梯间和电梯;②公共走道;③起火房间正上方房间;④起火房间正上方相邻房间;⑤其他房间的顺序搜索。
 
(十三)高层建筑起火后,内部聚集大量人员,如何有效组织人员疏散?
答:应采用以下方式组织人员疏散:
(1)要优先确保起火建筑出入口、楼梯、消防电梯等常规救人途径畅通,如上述区域受火势威胁,要采取出水措施保证救人通道安全。
(2)要根据起火建筑结构第一时间确定救援人员进攻路线和人员疏散的路线,避免产生人流对冲。
(3)当现场灾情规模大,被困人员数量多时,应遵循搜救顺序,按照“先多后少”“先易后难”“先救具有生命体征人员”等原则,分工部署实施逐层疏散。
(4)要分工明确各搜救小组负责疏散的楼层范围和避难层位置,分段疏散至就近的避难层,如疏散楼梯间充烟不严重,要优先将人员疏散至地面人员清点区。
(5)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举高消防车、缓降器、消防梯等消防装备辅助疏散被困人员。
(6)为提高搜救效率,要对已搜区域做好标记。
 
(十四)高层建筑扑救时对火情侦察行动有哪些要求?
答:
(1)侦察小组应不少于3人,严禁单独行动,时刻与外部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当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时,要安排熟悉大楼结构、布局的人员进行引导,并在外部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救援。
(2)进入高层建筑内部侦察前,要预先评估火场态势、建筑结构强度和行动风险,正确选择侦察路线,明确联络信号和撤出路线,按照底层大厅、起火层下二层或下一层、起火层的顺序进行侦察,严禁直接乘坐电梯到达或穿越起火层;遇高层建筑起火层内部分隔复杂、侦察线路纵深长、转角多时,要分段设置安全员和明显标志。
(3)内部侦察时,要预先判断楼梯前室所处风向位置,缓慢打开防火门,检査楼道内温度和充烟情况,避免强对流条件下人员被烟热灼伤。
(4)进入浓烟、高温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携带热成像仪、测温仪,加强大楼底层及进攻起点层出入口安全管控,在人口处进行安全检査,登记侦察人员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及使用时间等情况,设置发光导向绳,必要时要跟进水枪掩护。
(5)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要控制门的开启,站立于侧面缓慢开启门、窗,防止正对热量排泄口。
(6)非必要情况下,不得打开电梯门,特别防止用力扒门导致人员坠入电梯井内。
(7)穿越避难层时,要设置路线导向标志,避免返程时迷路。
 
(十五)如何判断是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
答:充烟楼层数量较多或多个不连续的楼层充烟,烟雾较大未见明火,且现场有明显的塑料、橡胶燃烧气味。
 
(十六)对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如何选择进攻起点层?
答:对电缆井火灾,当起火楼层不确定,或将疏散救人判定为火场主要方面时,可根据楼内烟气蔓延情况设置进攻起点层例如,将无烟层、烟气蔓延很少的楼层,或毗邻裙房的屋面及与其相连的楼层设为起点层,以人员能够正常呼吸并长时间驻留为原则。在起点层设置备用空气呼吸器及气瓶、破拆、救生工具等,供内攻搜救人员使用,并接应疏散人员,减少登楼作业人员往返频次。
 
(十七)扑救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有哪些技战术要求?
答:
(1)优先利用固定消防设施。组织力量登至顶部,使用室内消火栓快速出水,实施顶部射水控火。
(2)直接外围射水打击拦截。根据火点高度视情采取水枪、水炮、举高消防车等装备射水打击火点,拦截火势。射水时应对准火头上部射水,高位压制火势。
(3)提前预设阵地堵截设防。根据火势蔓延速度,提前内部登高至距火头上方一定楼层位置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向上、向内蔓延。必要时,要在多个楼层同步设置多道防线,防止火势突破防线或“跳跃式”发展。
(4)内部逐层设置防守力量。要在预设阵地的基础上,根据火灾态势变化,逐层组织力量落实防护措施,不留盲区、死角,防止火势突破阳台、外窗向室内蔓延,严防形成内外火势交织的立体式全面燃烧。
(5)坚持高位射水拦截。根据火灾蔓延速度快的特点,战斗展开要留有余地。射水时要及时变换射流形式,调整射水角度,高位射水,形成“迎头痛击”的效果。火势向上蔓延接近顶部时,要及时利用屋顶消火栓射水灭火。
(6)地面及时清理残火。遇有燃烧残留物、飞溅物等掉落时,及时组织力量扑灭地面残火,或预先喷射灭火剂保护。大风天气,在地面预留机动力量,防止产生“飞火”。
 
(十八)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要注意工作斗和梯臂的荷载,从上方向往下或平移接近被困人员。接近过程中,通过喊话器提示注意事项,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控制进斗人数。同一位置被困人员较多且相邻建筑在工作斗的作业范围内时,可先将人员转移到安全的相邻建筑。
 
(十九)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应重点把握哪些安全要点?
答:
1.在建高层建筑工地和废弃建筑原则上不登楼内攻(除非楼内明确有人员被困);
2.内攻三人以上同行,同进共出,严禁单独行动;
3.开门(破拆)前先看风向;
4.无论内外,头盔必带(谨防高空坠物);
5.前虚后实、探步前进、远离孔洞,禁靠电梯门和窗口,非必要情况下,严禁打开电梯层门;
6.随手关门(保持疏散楼梯间和前室防火门、消防电梯前室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烟气侵入);
7.勿用普通电梯,严禁直接乘坐电梯到达或穿越起火层;如电梯井已充烟,勿用消防电梯;
8.在举高类消防车操作平台内实施作业时,严禁指战员不佩戴空呼、不采取绳索保护;
9.不要藐视风力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增大,火风压将会形成蹿火和高压区域导致人员伤亡;
10.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要控制门的开启,站立于侧面缓慢开启门、窗,防止正对热量排泄口;
11.穿越避难层时,要设置路线导向标识,避免返程时迷路。
 
(二十)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特点是什么?
答:城市综合体使用功能不完全相同,而其建筑特点在火灾条件下对火势的影响也不相同,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多种结构并存,易导致建筑稳定性下降;二是区域面积大、火灾荷载大,易形成大空间立体燃烧;三是人员密集、空间复杂,疏散逃生十分困难;四是建筑外窗少、相对封闭,排烟散热效果差。
 
(二十一)城市综合体火灾扑救处置难点是什么?
答:
1.人员救助疏散难,人员密集导致救助疏散难;内部通道似迷宫,导致救助疏散难;可隐藏地点多,导致救助疏散难。
2.初期火点寻找难,建筑面积大导致寻找火点难;通道复杂导致寻找火点难;烟雾浓导致寻找火点难。
3.进攻阵地选择难,预先展开方向难确定;建筑图纸与内部格局不符导致进攻阵地选择难;防火分区设置情况是进攻阵地选择的难点。
4.内攻作战控火难,供水线路铺设难;交替掩护进攻难;战斗任务转换难。
5.长时作战保障难,车载水带满足初设阵地难;车载空呼满足内攻需要难;车载器材满足装备保障区难。
6.掌握地下一层或二层冷冻、冷藏、保险仓库以及制冷设备(液氨、乙烯或氟利昂)。
 
(二十二)城市综合体常见防火卷帘设置形式有哪几种?
答:1.中庭不设置防火卷帘,店铺门口设置防火卷帘;
2.中庭设置异形防火卷帘,店铺门口不设置防火卷帘;
3.中庭洞口设置标准尺寸防火卷帘,店铺门口不设置防火卷帘。
 
(二十三)城市综合体消防救援窗设置要求是什么?
答:
1.每个防火分区消防救援窗口不应少于2个;
2.当设有消防登高场地时,救援窗口位置应与其相对应;
3.应每层设施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4.尺寸不小于1平方米大小的门或者洞。
 
(二十四)城市综合体内攻灭火堵截理念是什么?
答:将着火层下层或着火层作为进攻起点层,将着火点所在防火分区作为“靶心”,组织精干力量在防火分区内内攻灭火,在防火分区外设置防御阵地,阻止火势蔓延,突破防火分区。
 
(二十五)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有哪些排烟方式?
答:排烟方式通常有:自然排烟、正压送风排烟、负压排烟、破拆排烟等。
 
(二十六)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排烟机有哪些排列方式?
答:主要包括单机、串联、并联和V型排烟、大空间排烟和大空间内部排烟。
640.webp (8)
 
(二十七)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有哪些排烟装备和车辆?
目前常规排烟装备有水幕水带、屏风水枪、汽油排烟机、电动式排烟机、水驱动排烟机、排烟消防车、排烟机器人等。
 
(二十八)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处置中区域排烟的定义是什么?
答:区域排烟是指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利用建筑物内部防烟分区、防火分区以及人工手段将大面积积烟区域进行分割,再逐一分区域将烟气排除的战法。采用分区排烟主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开辟救人通道;二是防范安全隐患;三是优先保护。
 
(二十九)大空间内部排烟如何有效避免出现“烟气回流”现象?
答:当排烟机设置在大空间内部,需要利用空间内部空气进行正压送风排烟时, 由于排烟机自身送风产生回流,不仅会减小排烟效能,也会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转。在使用排烟机时,应利用防火卷帘建立排烟开口,并对缝隙进行填堵, 减少送风回流,提高排烟机最大效能。
640.webp (9)
 
(三十)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扑救的难点是什么?
1.内部情况复杂,战斗行动困难。一是面积大、功能多;二是储备杂、危险性高;三是分割多、结构复杂。
2.火灾荷载大,火势控制难。
3.作战环境复杂,安全防护难。
4.作战时间长,用水量大。
5.协同作战,保障难度大。
 
(三十一)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扑救应把握的处置原则是?
答:
1.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遵循“疏散引导为先、划分区域搜索、重点部位攻坚”的救人原则,全力搜救遇险被困人员。
2.坚持“先控制、后消灭”的灭火原则,充分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和防火分区,灵活运用内堵外防、攻排结合、分割控制、逐片消灭等技战术措施,快速控制和消灭火灾。
3.坚持“全面细致、全程评估”的安全施救原则,实时监测和评估建筑可能存在的轰燃、回燃、倒塌等风险,设置安全员和紧急救助小组,严格执行作战行动安全规程。
4.坚持“自然、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排烟排热原则,根据火势发展蔓延态势和进攻阵地设置,合理选择确定排烟位置和方式,攻放结合、排烟排热,最大限度提高火场能见度和作业面安全,为灭火和搜救行动创造安全有利条件。
 
(三十二)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发展阶段时,应采取的战术措施是什么?
答:在火灾发展阶段,当火灾处于建筑一头或一侧燃烧的,要舍得放弃,主动放弃燃烧区域(只要一头、一侧周围没有毗邻建筑),在燃烧区与未燃烧区分界线、分界点部署力量全力堵截。
1.燃烧处于上风方向的的情况下形成两侧堵,高喷车在用于堵截火势时,应注意不能直接往燃烧中心部位射水打击火势,应在燃烧与未燃烧区间扫射,火势在下风方向,实施两侧堵截的基础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安排攻坚组在水枪掩护下深入内部架设遥控炮追堵火势(在设置完阵地后迅速撤离到建筑外,图示)。
2.当火灾处在建筑中部,要合理判断保护区域,对单体建筑一般考虑在上风方向设置堵截阵地,有多个建筑相互毗连的厂房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三十三)扑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常见的“危险”有哪些?
答:1.建构倒塌导致被埋压。
2.火势突变导致内攻人员来不及撤离。
3.迷失被困火场。
4.结构或货物堆垛倒塌导致后路被切断。
5.危化品、电池等爆炸(中毒)伤害。
6.粉尘爆炸危险。
7.意外触电、撞击、坠落等其他危险。
 
(三十四)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结构安全“五步评估法”是什么?
答:
第一步:收集掌握建筑基本情况,结构类型、建造年代、使用性质、建筑尺寸(承重构件尺寸)等,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简要分类,初步得出其结构安全等级;
第二步:对受到火势和高温烟气危险的建筑构件进行评估,哪些结构受到火势烧烤、损坏情况怎么样;
第三步:弄清楼顶和各楼层荷载情况,特别是在大量射水的情况下,货物是否大量吸水变重、灭火用水是否及时排除,楼板所承受的荷载是否大幅度增加;
第四步:测算火灾时间,特别是要关注建筑结构整体过火燃烧时长,主要承重构件过火时长,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第五步:观察建筑是否出现明显坍塌征兆,预判坍塌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设置警戒、调整战术、发出警示。
 
(三十五)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灭火阵地设置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
1.应确认无倒塌风险或实施钢架结构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枪炮阵地。
2.应依托地形地物作为掩体,以保障枪炮阵地相对安全。
3.严禁使用直流对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进行冲击破坏,防止应力改变,造成顶棚的坍塌以及连锁垮塌。
4.火势猛烈或有倒塌风险时,应设置移动自摆炮进行灭火或堵截,减少内攻人员。
5.在外部设置阵地时,应采取加固等措施或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防建筑外墙倒塌伤人。
 
(三十六)地下建筑火场扑救时如何选择设置进攻阵地?
答:
1.选择上风方向出入口为灭火进攻及人员疏散通道,下风方向出入口为排烟口。
2.通常情况下,防火分区建筑面积500㎡以下,设置一个战斗段;防火分区建筑面积500㎡-1000㎡,设置2个战斗段;防火分区建筑面积1000㎡-2000㎡设置3个战斗段。
 
(三十七)地下建筑火灾处置难点有哪些?
答:
1.温度高,内攻艰难。地下工程起火后,室内热量积聚形成高温环境,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工程火灾易发生轰燃,人员难以进入内攻。
2.烟雾浓,排烟困难。地下建筑火灾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出入口少,浓烟聚集不散。
3.环境复杂,易迷失方向。地下工程封闭性强,火场能见度低,结构复杂,使人失去方向感,加之有毒烟气影响,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
4.信号屏蔽,通信不畅。地下工程对通信信号屏蔽作用强,内外信号传递不畅导致通信困难。
 
(三十八)地下建筑火灾可以应用哪些设施开展灭火救援?
答:1.利用防火分区控制火势发展。
2.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引导人员疏散。
3.利用自动喷水系统进行灭火。
4.关闭空调、通风系统。
5.启动防排烟设施。
6.利用消防供水设施。
 
(三十九)地下建筑火灾有哪些进攻途径?
答:
1.选择上风方向出入口为灭火进攻及人员疏散通道,下风方向出入口为排烟口。
2.通常情况下,防火分区建筑面积500㎡以下,设置一个战斗段;防火分区建筑面积500㎡-1000㎡,设置2个战斗段;防火分区建筑面积1000㎡-2000㎡设置3个战斗段。

三、化工灾害事故处置
 
(一)处置化工灾害事故时要遵循的处置原则是?
答:科学、专业、安全、环保。
 
(二)处置化工灾害事故个人防护的“六防”是什么?
答:防火、防爆、防毒、防冻、防灼伤、防同位素辐射。
 
(三)处置化工生产装置灾害事故在开展灾情侦查时重点需要核查哪些方面
答:
1.事故企业的化工行业类型(石油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
2.发生事故的部位(塔、釜、泵、容器、管线阀门等);
3.事故的类型(泄漏、起火、爆炸等);
4.燃烧的形式(流淌火、喷射火、喷溅火、立体火等);
5.事故的等级(初期、难控、失控)。
 
(四)根据侦查掌握的情况,人员车辆集结和作战阵地选择要避开哪些危险区域?
答:根据事故企业行业类型、灾害类型、灾害等级、地势高低、气象条件,评估安全距离,选择人员车辆集结和作战阵地时要避开流淌火、爆炸冲击波、物体抛射、毒害、腐蚀、放射等风险区域。
 
(五)在开展化工装置火灾火情侦查时需要厂方提供哪些方面的图纸资料?
答:事故装置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生产单元设备部局立体图、事故部位及关键设备结构图、公用工程管网图等相关资料。
 
(六)化工生产装置灾害事故可以采取哪些工艺处置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答:由企业技术人员采取紧急停车、泄压排爆、关阀断料、系统置换、氮气(蒸汽)惰化、倒料输转、切断外排等工艺措施进行处置。
 
(七)化工生产装置灾害事故到场消防救援力量可以采取的消防战术措施有哪些?
答:结合现场采取的工艺处置措施,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可以采取强制冷却、稀释驱赶、水幕分隔、泡沫覆盖、强攻灭火、现场监护等消防技战术措施。
 
(八)处置化工灾害事故时,到场要第一时间到DCS控制室了解灾情,重点需要了解和反馈哪些方面内容?
答: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后,要第一时间到DCS中央控制室了解灾情,并设置内部观察哨,主要通过DCS系统监控事故装置及整个系统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信息。DCS显示绿色为正常、显示黄色为危险临界点、显示红色为危险,需要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九)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哪些装置有放射源?处置时需要特别注意。
答:延迟焦化、连续重整、聚乙烯、聚丙烯等生产装置中设置有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料位计。
 
(十)常见的储罐根据罐顶形式可以如何进行分类?
答:
1.固定顶储罐(常温常压、制冷、保温)
2.外浮顶储罐(单浮盘、双浮盘);
3.内浮顶储罐(易熔浮盘、铁浮舱式单浮盘、双浮盘);
4.液化烃储罐(全压力、半冷冻、全冷冻);
5.LNG低温储罐(单防、双防、全防)等。
 
(十一)危化品储罐灾害事故在进行灾情核查时需要核查哪些方面?
答:
1.事故企业仓储类型(石油库、原油储备库、成品油库、液化烃罐区、化工液体储罐区、低温储罐区)和储存介质种类;
2.理化性质和库容规模;
3.核查事故发生时的运行工况(罐区或储罐处于生产运行、临时作业、停工检修或其它工况的状态);
4.核查事故罐组、事故罐及邻近罐的类型;
5.核查灾害事故类型(泄漏、火灾、爆炸、毒害、腐蚀等);
6.核查灾害事故燃烧形式(密封圈,量油孔、通风口、罐口开裂,液体储罐敞口全表面火、地面流淌火、喷溅火、池火、罐组火等)、事故部位(管线、法兰、阀门、呼吸阀、量油口、液位计、通风口、密封圈、检修人孔、浮盘底部空间,球形压力罐安全阀、液位计、进出管线等部位。
7.核查事故部位灾情状况,阀门、法兰失效,管线断裂,罐顶局部撕裂、掀顶,罐体塌陷等);
8.事故等级(初期、难控、失控)信息。
 
(十二)外浮顶罐密封圈火灾发生火灾时该如何处置?
答:
1.第一时间启动固定、半固定泡沫灭火系统灭火。上述灭火系统失效时,登罐使用泡沫管枪灭火,按照满液位、半液位、低液位3种情况对应的7种密封圈火灾泡沫管枪操法,开展灭火。
2.外浮顶密封圈火灾阶段处置,开启着火罐固定喷淋系统冷却降温,不需要开启其他邻近罐固定喷淋系统;
3.外浮顶倾盘、沉盘火灾阶
 
(十三)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可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答:可以采取关阀断料、火炬排放、放空泄压、注水排险、倒罐输转等工艺处置措施。
 
(十四)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在工艺处置配合下可采取哪些消防技战术措施?
答:可以采取配合工艺措施采取关闭雨排、关阀断料、注水止漏、稀释驱散、堵漏封口、冷却控温、安全控烧、适时灭火、充氮抑制等措施处置。
 
(十五)在使用泡沫灭火剂处置化工火灾时泡沫释放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1.当现场同时使用固定、半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车载泡沫进行灭火时,应确保泡沫种类、比例、倍数一致,防止混打、错打,影响泡沫灭火效率。
2.当现场有多支力量采取泡沫覆盖灭火时,应分区实施,严禁在同一区域使用不同种类、比例、倍数的泡沫灭火剂。
3.无论使用何种形式向储罐注入泡沫,必须提前进行泡沫比例和发泡效果验证,防止泡沫灭火剂发泡效果不佳,导致混合液压沉浮盘。
4.发起进攻前,要准备充足的泡沫灭火剂,至少保证30分钟持续供液灭火量和30分钟二次进攻补充量,一次性准备到位后才能灭火。
5.储罐长时间燃烧,应控制泡沫注入的间歇时间,避免造成储罐液位升高,导致液体溢流形成流淌火。
6.外浮顶储罐火灾连续注入泡沫灭火,要定时进行罐内排水和浮顶排水作业,防止形成水垫层,导致沸溢、喷溅。
7.外浮顶储罐密封圈火灾燃烧面积,按内罐壁与泡沫挡板形成的环形燃烧面积计算;铁浮舱浮盘内浮顶储罐密封圈火灾燃烧面积,按内罐壁与泡沫挡板形成的环形燃烧面积计算;易熔浮盘内浮顶储罐密封圈火灾燃烧面积,按储罐全表面燃烧面积计算,当1个及以上易熔浮盘内浮顶储罐形成敞口全表面火或池火时,应按罐组防火堤面积计算燃烧液面积,并按二次进攻量提前调运泡沫。
8.抗溶性泡沫扑救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时,必须按照泡沫缓释放的方法操作,注意吸气型、半吸气型、非吸气型泡沫释放器具的区别和操作要领。
 
(十六)外浮顶原油储罐发生倾盘或沉盘灾情时该如何进行处置?
答:处置这两种灾情应侧重于控制着火罐灾情,避免扩大,保护邻近罐组避免辐射热引起着火。
1.对着火罐采取同质冷油循环带走热量减少油品蒸发,开启着火罐全部固定喷淋线阀门,部署移动水炮重点冷却着火罐液位边界线以上部位;
2.对受辐射影响的邻近罐,开启迎火面一侧固定喷淋线阀门,部署移动水炮重点冷却保护迎火面液位边界线以上部位;
3.采取固定或半固定泡沫灭火系统提前释放泡沫,将泡沫挡板区全覆盖,减少一次和二次密封处油气蒸发;
4.如有条件可采取同质冷油循环并带入氮气抑制;
5.严禁向浮盘射水、喷射泡沫,严禁采取车载炮、移动炮仰角吊射战术,防止加速浮盘沉没和水垫层形成,出现沸溢或喷溅,导致出现罐火+池火灾情。
 
(十七)带压气体设备火灾该如何处置?
答:射水冷却着火设备,并利用工艺管线将气相导入火炬排放;若设备局部开裂或放空阀门炸毁着火,应采取控制燃烧措施。
 
(十八)根据液化烃的储存方式可以将液化烃罐分为哪几类?
答:低温压力储存的半冷冻式液化烃储罐、常压低温储存的全冷冻液化烃罐、常温压力储存全压力液化烃罐。
 
(十九)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储存同一介质不同液位的固定顶储罐风险如何评判?
答: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储存同一介质,液位越低危险性越大,零液位(空罐除外)>半液位>满液位。
 
(二十)在相同外界条件和不考虑特殊储存介质的条件下,外浮顶、内浮顶(标准)、固定顶、全压力液化烃、半冷冻液化烃、全冷冻液化烃等储罐受到火势威胁可以如何初步判定各储罐的危险性大小?
答:在相同外界条件和不考虑特殊储存介质的条件下,危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全冷冻液化烃、半冷冻液化烃、全压力液化烃、固定顶、内浮顶(标准)、外浮顶。
 
四、危化品运输车事故处置
(一)危化品运输车辆灾害事故处置应核实哪些信息?
答:
1、车辆信息。核查事故车辆隶属单位、车辆类型、行进路线、装载介质、运单信息。
2、危化品信息。核查介质储存类型(常温常压、常温压力、低温压力、低温常压等)和理化性质。
3、事故类型。核查事故类型和事故部位。
4、事故环境。核查事故是否在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场所;了解事故发生地的气象、地形地物、毗邻建筑等环境条件。
 
(二)危化品运输车事故侦察研判主要有哪些途径?
答:
1.实地查看事故车辆的标识标签,以及车体、箱体、罐体、瓶体的形状、标签、颜色等,查阅相关规范获取信息。
2.联系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调取电子运单或扫取危化品运输车辆二维码,确认事故车辆的隶属单位、装载介质的种类、性质和载量。
3.与技术人员、驾驶员、押运员核实,判断车辆罐体、管线、阀门、紧急切断装置等功能性构件是否完好。
4.联系质监部门、车辆生产厂家、物流单位,调取车辆结构、罐体构造等制造图纸信息。
5.利用仪器检测,询问驾驶员、押运员、制造方、接收方等知情人,核实接警信息,掌握现场消防水源、地形地物等固有要素和气象条件等。
6.联系相关技术专家到场,综合研判现场信息,评估灾情态势,提供技术支持。
 
(三)LPG、LNG、CNG罐车分别是指哪一类罐车?并指出各自的设计压力、运行压力以及储罐结构?
答:
1、LPG罐车是液化石油气罐车,设计压力1.8-2.2MP,运行压力0.8MP,单层钢罐。
2、LNG罐车是液化天然气罐车,设计压力0.8MP,运行压力0.3 MP,双层真空罐。
3、CNG罐车是压缩天燃气罐车,设计压力20-27.5MP,运行压力20MP,无缝钢管。
 
(四)液化石油气(LPG)罐车事故处置有哪些措施?
答: 
1、冷却降温。罐体受损、泄漏或着火时,利用雾状水对罐体冷却降温,降低罐体压力,防止罐体破裂,严禁向安全阀部位射水。
2、稀释抑爆。针对气液相管路破损处喷出物料的泄漏灾情,及时对车体、罐体采取接地保护措施,防止产生静电;用喷雾水稀释,降低现场可燃气体浓度;禁绝一切火源,防止爆炸。
3、关阀断料。当液相阀门或管路破裂泄漏,应关闭紧急切断阀制止泄漏。
4、堵漏封口。采取堵漏器具,对槽车罐体、安全阀、气(液)相管路阀门、其他安全附件等进行封堵。
5、倒罐输转。通过自然压差或烃泵法,将事故罐液体通过管线导入安全罐内。但储运介质为丁二烯或其他不饱和烯烃,严禁使用自然压差、空气或水压法倒罐,防止过氧化物分解爆炸。
6、放空排险。如现场不具备倒罐输转条件,在冷却降温、稀释抑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气相或液相直接放空,消除危险源恢复交通。如在丘陵峡谷地带、盘山公路、桥梁涵洞,或下风方向500米范围内有隧道和村庄的地方,需评估论证谨慎对待。
7、吊装转运。吊装前必须确认罐体没有破损,或经过临时止漏处理,内部温度、压力处于正常状态,吊装配重符合安全要求。吊装前预先释放罐内压力,吊装过程中严禁在起吊区稀释冷却作业。
8、引流控烧。罐车翻滚、坠落距离道路落差较大,不具备输转倒罐、吊装转运、放空排险等条件,可通过主动点燃、控制燃烧的方式,耗尽罐内液化气体,消除危险源。
 
(五)液化石油气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有哪些行业“潜规则”?
答:
1.运输非常规比例的液化石油气,常规的液化石油气(丁烷60%,丙烷30%);
2.中压罐车作为高压罐车运输饱和蒸汽压大的丙烯;
3.罐车载丁二烯、丁烯-1、异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等介质,接触氧气会形成过氧化聚合分解爆炸。
 
(六)压缩天然气(CNG)集束管车高压气体泄漏处置有哪些措施?
答:原则上不堵漏、不输转、不倒罐,实施现场监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关闭其他未受损的集束管截止阀,将事故气瓶的压缩燃气放完为止。
1、封闭道路,以事故罐车为中心划定500~1000米警戒区,禁绝一切火源。
2、划定100~150米处置区,选择上风方向部署力量。
3、事故罐车两侧部署长干线移动水力自摆炮,对集束管组表面强制冷却降温,周边部署水幕水带、水幕水枪稀释扩散气体。
4、如果CNG长管拖车发动机使用该车集束管组燃料,应及时关闭连接阀门。
 
(七)压缩天然气(CNG)集束管车高压气体泄漏燃烧处置有哪些措施?
答:原则上,关闭未受影响的集束管组阀门,同时冷却整个集束管组,控制事故集束管组燃烧完毕,实现不爆炸、不扩展的目的。
1、选择上风方向部署力量,事故车两侧部署长干线移动水力自摆炮,对集束管组表面强制冷却降温,人员撤离到安全区。
2、保障水源不间断,尤其是高速公路以及水源缺乏地区,视情调集大流量泡沫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车辆装备。
3、严禁在长管拖车安全仓和操作仓两端停留或部署力量,防止高压气瓶瓶头阀或阀门管线超压飞出等意外伤害。
4、事故气瓶发生火灾,火焰长度1.5米左右时,应果断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封切割扑灭,再将剩余气体排空为止;或在明火扑灭后采取事故气瓶注氮惰化措施,防止回火爆炸。
5、整个集束管组发生火灾呈喷射火焰,应及时疏散周边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区域。
 
(八)LNG槽罐车事故处置有哪些措施?
答:
1、在距离事故现场300~500米处集结,派侦检人员到现场核对灾情信息,向相关部门预警通报灾情信息。
2、公路双向封闭,以事故车为中心,直线距离1000米为安全距离,禁绝一切火源。
3、落实防护、防冻、防静电措施,防止烧伤、冻伤、窒息、中毒、燃烧、爆炸等突发险情。
4、不同灾情处置措施
(1)罐车受损无泄漏。远处观察罐体顶部安全帽是否完好,近距离观察压力表是否超压,确认内外罐真空状态。如罐车真空层完好,应实时观察并不间断排压。车体完好且条件成熟时,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吊装转移条件不成熟,可采取倒罐输转或放空排险措施。处置期间,要保证罐体不失真空,严禁向罐体、管线、安全阀部位射水。
(2)罐车受损已泄漏。管线阀门裂缝泄漏,可采取布条棉纱缠绕,滴水封冻、木楔堵漏等方法临时止漏;罐体破裂,已失真空,安全阀频繁起跳,手动打开气相紧急切断阀排放减压。如条件具备实施倒罐转输,不具备倒罐转输条件,可采取放空排放措施,气相排放是降低内部压力,放空排险时间较长,液相排放可加快放空排放速度。如下风方向500米范围内有隧道和村庄,需评估论证谨慎对待。
(3)罐车燃烧着火。LNG罐车被追尾操作箱管线断裂燃烧或LNG杜瓦瓶燃料罐泄漏着火,应出水冷却保护着火部位附近的罐体,在车辆侧面利用水流切封果断灭火,随后可采取滴水封冻、倒罐输转、放空排险、引流控烧等后续措施处置。
 
(九)液化天然气(LNG)槽车受损无泄漏该如何处置?
答:远处观察罐体顶部安全帽是否完好,近距离观察压力表是否超压,确认内外罐真空状态。如罐车真空层完好,应实时观察并不间断排压。车体完好且条件成熟时,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吊装转移条件不成熟,可采取倒罐输转或放空排险措施。处置期间,要保证罐体不失真空,严禁向罐体、管线、安全阀部位射水。
 
(十)液化天然气(LNG)槽车受损已泄漏该如何处置?
答:管线阀门裂缝泄漏,可采取布条棉纱缠绕,滴水封冻、木楔堵漏等方法临时止漏;罐体破裂,已失真空,安全阀频繁起跳,手动打开气相紧急切断阀排放减压。如条件具备实施倒罐转输,不具备倒罐转输条件,可采取放空排放措施,气相排放是降低内部压力,放空排险时间较长,液相排放可加快放空排放速度。如下风方向500米范围内有隧道和村庄,需评估论证谨慎对待。情况紧急可采取引流控烧措施消除危险源
 
(十一)液化天然气(LNG)槽车燃烧着火该如何处置?
答:LNG罐车被追尾操作箱管线断裂燃烧或LNG杜瓦瓶燃料罐泄漏着火,应出水冷却保护着火部位附近的罐体,在车辆侧面利用水流切封果断灭火,随后可采取滴水封冻、倒罐输转、放空排险、引流控烧等后续措施处置。
 
(十二)罐车发生翻滚、坠落距离道路落差较大,不具备输转倒罐、吊装转运、放空排险等条件时可以采取哪些处置措施?
答:可通过主动点燃、控制燃烧的方式,耗尽罐内液化气体,消除危险源。
 
(十三)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吊装转运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吊装前必须确认罐体没有破损,或经过临时止漏处理,内部温度、压力处于正常状态,吊装配重符合安全要求。吊装前预先释放罐内压力,吊装过程中严禁在起吊区稀释冷却作业。
 
(十四)CNG槽车火灾事故,当气瓶经过长时间燃烧火焰长度退到1.5米左右时,消防救援力量该如何处置?
答:应避免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集束管口火焰,果断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封切割扑灭,再将剩余气体排空为止;或在明火扑灭后采取事故气瓶注氮惰化措施,防止回火爆炸。
 
(十五)LNG槽车事故,救援时对集结区域和交通管制有何要求?
答:LNG槽车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在距离事故现场300~500米处集结,派侦检人员到现场核对灾情信息,向相关部门预警通报灾情信息。并对事故公路实施双向封闭,以事故车为中心,直线距离1000米为安全距离,禁绝一切火源。
 
(十六)常温压力或低温常压罐车满液位倾翻时,救援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严禁对安全阀射水,防止气化吸热,冻结安全阀,引起罐内压力剧升,引发爆炸。
 
(十七)LPG、LNG、CNG槽车操作箱位置分别有何区别?
答:LPG槽车操作箱分布于罐体两侧,LNG、CNG槽车操作箱位于罐体尾部。
 
五、道路交通及新能源汽车事故救援
(一)对车辆进行起重作业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
1、实施起重时,要划定警戒区,控制作业区人员,要找准受力位置,气垫受力面塞入物体下部必须在总面积75%以上。
2、严禁重叠使用不带重叠连接装置的起重气垫。
3、起重车辆时,要做好车辆固定防滑措施。
 
(二)破拆车辆时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答:
1、应对被救人员实施安全保护。破拆车辆时应进行固定,防止溜车、倾覆。
2、应避开安全气囊,防止气囊弹出伤人。
3、对破拆车辆的棱角进行包扎保护,防止刮戳伤人。
4、对新能源车进行破拆时,应注意避开电池及高压装置等部位,防止高压放电伤人。
 
(三)处置交通事故时救援车辆如何停靠?
答:开展交通道路灭火救援时,救援车辆原则上应停靠在距离事故点车辆后方不少于50米的位置,且跨路斜停(车尾靠近来车方向)。
 
(四)车辆事故救援过程中,车体稳固有哪几种方法?
答:
1、车辆系统稳固(断电、挂挡、拉手刹);
2、垫块或楔子稳固(长足、短足);
3、支撑杆稳固;
4、手动稳固;
5、放气稳固;
6、绳索或铁链稳固。
 
(五)在破拆过程中如何做好对伤员防护?
答:
1、救援行动前,需向伤员提前告知即将采取的救援措施,从而避免伤员因救援行动中产生的巨响受到惊吓;
2、使用硬质薄板或保护毯对伤员进行隔离保护,防止破拆产生的碎屑飞溅、对伤员产生二次伤害。
 
(六)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原则?
答:
1、先管控,再展开;
2、先检查,再作业;
3、先稳固,再破拆;
4、先保护,再进入;
5、先防护,再接触。
 
(七)在制定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现场紧急撤离路线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在进行现场评估、拟定救援方案时,指挥员应明确撤离路线,撤离路线严禁直接穿越正在通行的车道。
 
(八)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时,遇有雨雪雾等天气或夜晚,警戒距离如何调整?
答:扩大1倍。
 
(九)常见新能源汽车辨识方法有哪些?
答:
1、看车牌,使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车辆;
2、看标识,有EV、HEV、HYBIRD等字样;
3、看结构,车身外部和后备箱内有压力储罐;
4、看车标,对比同品牌车型,车标内出现蓝色或绿色图样。
 
(十)车辆事故救援的处置流程是什么?
答:
1.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事故隐患;
2.现场管控,设置警戒和工作区;
3.稳固车辆,为救援行动创建稳固的作用平台;
4.生命支持,为被困伤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5.创建通道,通过破拆、顶撑、牵引等技术,打开救援通道;
6.转运伤员,将被困人员从车体中转移出来,避免二次伤害;
7.移交现场,全面、细致检查清理事故现场,消除隐患,并解除警戒。
 
(十一)扑救锂电池汽车火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
1、佩戴空气呼吸器,从上风向靠近起火车辆,防止吸入有毒烟气,并根据车辆电压特性穿戴好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
2、落实现场警戒,保持安全距离,事故车辆周边15米范围内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参战人员原则上与事故车辆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电池电解液喷溅、爆炸等伤害。
3、现场满足断电条件的,立即实施断电操作,严格管控启动电源,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放置到距离车辆10米外的区域;火势对现场人员造成威胁且无法实施断电操作时,应视情使用喷雾水或干粉灭火器对火势进行压制。
4、谨慎拆卸车辆结构,防止造成高压系统与外界隔绝失效,产生电击危险。
5、对电池部位持续进行测温,温度急剧上升、释放大量烟气时,要立撤离至安全区域。
6、明火扑灭后,要持续对电池部位进行降温,防止复燃复爆;不得随意脱卸防护装备,必须持续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防止吸入电池电解液蒸汽中毒。
 
(十二)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有何特点?
答:
1、事故突发性强,火势蔓延迅速,持续时间长。
2、事故潜在危险性大,伴随有毒气体释放和爆炸危险。
 3、火灾扑救技术要求高,存在复燃风险,易引发次生灾害。
 
(十三)对于无人员被困的起火车辆,消防员应在距离起火车辆多少距离之外出水灭火?
答:10至15米。
 
(十四)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完成后,现场移交时除常规清点器材人员工作外,还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答:提醒车主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受损电池,合理采取转运方式,防止事故车辆在转运及后期静置过程中起火。
 
(十五)因锂离子电池具备持续放电特性,在新能源汽车明火熄灭后,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应继续出水对电池组进行持续冷却,并使用测温仪进行监测,直至电池温度降至160摄氏度以下,且经评估无燃烧、爆炸等风险。
 
(十六)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有什么特点?
答:
1、车辆类型多样,电池动力系统差异大,受事故车辆数量、发生地点、燃料、携行货物等因素影响,事故处置难度大。
2、事故潜在危险性大,燃油、电解液泄露易引发火灾,现场警戒不严,易出现新的车辆事故。
 
(十七)在涉及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或火灾扑救时,除常规询情内容外,还应注意哪些事情?
答:询问知情人事故车辆品牌型号,并调阅新能源汽车资料库、汽车服务手册及随车《救援指南》等资料。
 
(十八)电动汽车事故中,动力电池受损,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对电池受损车辆,安全员应对受损电池进行全程观察,并利用热成像仪、测温仪等器材对电池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立即向指挥员报告,防止突发事故威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安全。
 
(十九)开展新能源车辆事故救援时,如何处理电路系统?
答:
(1)关闭车辆启动开关,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拿到距离事故车辆10米开外,切断并取走12V电瓶连接线。
(2)关闭车辆启动开关,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放置10米外,拔出高压电系统控制器保险丝。
(3)处置客车交通事故,救援人员应佩戴全套电绝缘装具,灵活采用远程控制开关断电、手动应急断路器断电或断开串联电池箱体的正极或负极、切断并取走连接线等方式断开高压供电源。
 
(二十)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过程中,对消防员的个人防护有什么特殊要求?
答:
1、处置客车交通事故,救援人员应佩戴全套电绝缘装具,灵活采用远程控制开关断电、手动应急断路器断电或断开串联电池箱体的正极或负极、切断并取走连接线等方式断开高压供电源;
2、视情使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实施呼吸保护;若现场通风条件差,可采取人工鼓风、利用排烟机送风等方式驱散现场有毒气体。
 
六、水域救援
(一)部局规定的水域救援“五个绝不允许”是什么?
答:
1.绝不允许穿着灭火防护服执行水域救援任务;
2.绝不允许无证驾驶消防舟艇和潜水作业;
3.绝不允许水域情况不明盲目下水救援;
4.绝不允许穿着非水域专用救援服下水救援;
5.绝不允许不会游泳的指战员在一线参与水域救援任务。
 
(二)水域救援现场如何辨识河流方位?
答:
1.上游----即水流过来的方向。
2.下游----即水流去的方向。
3.左岸----即面向下游左手边即为水流的左岸。
4.右岸----即面向下游右手边即为水流的右岸。
640.webp (10)
 
(二)水域救援专业防护装备包括哪些?
答:水域救援头盔、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服、水域救援靴、专用救生衣、割绳刀、水域救援抛投绳包、高音哨、防水照明灯、防水方位灯。
 
(三)激流环境中使用的救生衣应具备哪些特征?
答:
1.能提供足够的浮力(≥120N)
2.提供浮力的形式为固有浮力(严禁使用气囊式救生衣);
3.有快速卸除装置,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脱困;
4.紧身合体,具有收紧固定功能,不易脱落;
 
(四)激流救援中常见危险水流形态有哪些?
答:白水、覆盖流、滚水坝、微笑流、漩涡流、V形流、螺旋流、漩涡流、底切岩石、回流区等。
640.webp (11)

 
(五)水流的流速和力量特点是什么?
答:水流的速度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呈层流状态分发的;水流力量不是线性的计算,而是指数关系,流速加倍,力量则增为4倍。
640.webp (12)
640.webp (13)
 
(六)城市内涝救援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触电;2.杂物缠绕;3.涵洞或水下暗流;4.舟艇倾覆;
5.高空坠物;6.触礁;7.建筑坍塌。
 
(七)失温的危害是什么?
答:人体体温正常值 37.4℃~36.5℃,体温低于正常值即为失温;浸泡在冰冷水中过久,会让人体温度迅速的流失,会让人的判断能力降低,甚至有生命危险。
640.webp (13)
 
(八)水域救援安全考虑顺序和救援行动的优先级是什么?
答:
1.救援现场的安全考虑顺序为:自己,队友,被救者。
2.救援行动的优先级:抛过去救、划过去救、游过去救。
 
(九)岸上(入水)救援人员如何编成?
答:应用岸上(入水)救援技术时,水域救援组应当由指挥员、安全员、救生员、上游观察员、下游拦截员等岗位人员组成,人员数量不应少于6人。
 
(十)舟艇编队行进中的避碰规则是什么?
答:编队行驶时,舟艇之间前后间距应保持至少10米。为防止舟艇碰撞或受波倾翻,在较宽水域同向超越、并线或相向行驶时,两艇横向间隔应大于较大一船的船长,或是大船降速航行;多舟艇编组同时在一个区域使用同一航道执行交叉搜索或转移任务时,应靠右行驶,并保持航线间距。
 
(十一)水域救援现场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1.按照便于观察、比较安全的原则,选择救援人员、装备器材的集结地点;
2.实施水域救援时,应由指挥员带领编组作业,救援人员严禁单独行动;
3.视情安排紧急救助小组待命,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及时组织救援;
4.实施大面积洪涝救援时,应采取舟艇编组方式搜救遇险和遇险和被困人员;
5.实施潜水救援时,潜水员在安全员检查后方可入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与岸上或水面保持不间断联络;应两人(含)以上编组入水,由上游向下游搜索;
6.救援结束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视情留有必要力量实施监护和配合后续处置,并向事故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移交现场;
7.撤离现场时,应清点人数,整理装备;
8.洪涝救援结束后,应对救援人员、装备进行洗消,并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十二)水域救援现场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
1.评估现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标记危险区域和危险目标、绘制现场草图;
2.对现场土质结构和场地选择进行勘察评估;
3.针对工作场地及周边建筑、危险源评估;
4.安全员协助绘制救援现场草图;
5.评估救援人员情况,决策、行动计划、水流和可用的船只情况。
 
(十三)水域救援现场应划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
1.作业区:该区域仅救援人员和紧急救援小组才能进入,且必须经过水域救援专业培训,掌握水域救援专业技术,佩戴符合激流救援防护等级的全套个人防护装备。
2.管控区:该区域人员为现场指挥员、安全员、辅助人员等其他支持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水域救援技术,且要按照岗位分工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3.警戒区:该区域内人员为可为公安、医护等其他联动单位人员,围观群众必须控制在警戒区之外,在不进入作业区和管控区的前提下,防护装备配备不作要求。
640.webp (14)
 
(十三)水域救援现场安全岗位设置要求是什么?
答:
1.设置现场安全员:在救援现场设置安全员1人,负责协助指挥员做好现场危险评估、安全管控、安全提醒和紧急救援等工作。
2.设置上游观察员:在上游约100 米处部署观察员1人,担任上游警戒观察任务、封锁河道,防止上游外来事物影响救援任务,发现危险后要第一时间吹响高音哨或者利用对讲机报告指挥员。
3.设置下游拦截员:在下游约30米处设置岸上拦截员2人,一旦有救援人员或是被困者落水时,能够在下游处迅速地以抛绳立即将其救起。
4.设置下游拦截艇:在下游约50米处设置紧急救助小组(拦截艇)1艇3人,担任紧急救援任务,一旦在救援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能第一时间响应、快速施救。
640.webp (15)
 
(十四)开展舟艇救援时的安全要点有哪些?
答:
1.要科学评估水流环境,在无法确保舟艇能够安全行驶的情况下严禁操作舟艇入水。
2.根据水况和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舟艇,并匹配相应的船外机,在激流救援环境下,要严格执行“荷载减半”原则,即“救援人员+被救者≤舟艇最大荷载×50%”,避免出现“超载”现象。
3.乘坐舟艇的救援人员必须具备游泳自救能力。
4.橡皮艇必须设置中央绳和翻正绳,乘坐橡皮艇的救援人员应熟练掌握翻覆自救技术。
5.驾驶员要在水中时刻保持舟艇的稳性和平衡,合理控制行驶速度,并对乘员做好安全提醒。
6.舟艇接近障碍物、水中救援人员或被救人员时应当减速并保持适当距离,防止发生冲撞或螺旋桨伤人。
7.操作舟艇停靠救援点或建筑物、码头时,应利用绳索等器材将其前后分别进行固定,防止随水流发生位移,固定点应牢固并易解开。
8.船外机螺旋桨应制作防护罩。
 
七、高空(绳索)救援
(一)使用绳索开展高空救援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
1、要使用绳索装备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进行保护,绳索救助系统应在额定荷载范围内。
2、设置不少于2处安全固定支点,且固定支点应受力于不同物体。
3、绳索架设在建(构)筑物转角处应使用墙角保护器或其他形式的护垫(具),受力点连接处及紧绷绳的弯角处严禁站人。
4、采用绳索下降技术进行自救时,要事前考虑到绳索长度能否达到预设的位置,绳索末端要与安全腰带进行固定。
 
(二)静力绳和动力绳有什么不同?
答:包芯绳按照绳索延展性分为静力绳和动力绳。
静力绳,即低延展性绳索,是绳索救援时的主要绳索。因延展性和弹性低,相对于动力绳而言,它的稳定性更好,主要用于长时间承载救援人员的体重和器具,沿绳上升、下降、水平移动等。
动力绳,即高延展性绳索,是绳索救援时的辅助绳索。因延展性和弹性较高,可吸收使用者坠落时的冲击力,避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三)单绳技术和双绳技术有什么区别?
答:单绳技术(SRT,Single Rope Technique),是指操作人员的移动、操作与防坠保护都在同一根绳索上完成。由于搭建简便快速,适合大部分的环境,单绳技术经常运用于各种山地勘探、高空娱乐活动,如攀岩、速降、溯溪等。由于单绳技术是将生命系于单一绳索上,在救援时非条件所迫,如火场牵引、逃生等,一般不宜使用。
双绳技术(DRT,Double Rope Technique),是指在单绳技术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一根保护绳(一般设置同直径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绳索,便于区分),以备救援人员在主绳断裂或崩坏时可以由该保护绳提供防坠落保护。如主绳发生意外时,保护绳也可作为备用的主绳使用。双绳技术更具安全优势,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绳索救援。
 
(四)安全钩使用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
答:
1、使用前,应学习其产品说明书。进行安全检查。
2、使用中,使用中,应轻拿轻放,禁止抛投,避免坠落或与坚硬物体相互摩擦、碰撞。安全钩锁门应朝向操作人员,便于观察安全钩锁闭情况,及时纠正。
3、使用后,应检查安全钩是否完整、是否有损坏,以备管理记录和及时处理
4、连接完成后必须完全闭锁。
5、安全钩应纵向受力,禁止其他形式的受力或受力性接触,如横向受力、多向受力、边角受力等。
640.webp (16)
 
(五)使用车辆作为锚点时有何注意事项?
答:制作车辆锚点时,通常选择质量较大的车辆,将车辆移动至理想位置,熄火断电后制动,并利用专用轮楔固定车胎,防止车辆移动,由指挥员或安全员保管车钥匙,车门应锁闭并可用胶带临时贴封,条件允许下应在车辆四周设置警戒带,划定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靠近车辆锚点。
 
(六)评估“高空”任务场景的三个维度是什么?
答:
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2.人员可能坠落而致受伤的场所,包括任何高度的场所,亦包括前往及离开该场所的路径。
3.高角度环境:需要用绳索救援系统为主的承担受力环境。
640.webp (17)
 
(七)良好的临高安全习惯有哪些?
答:
1.佩戴头盔
2.建立边缘保护
3.采取高处安全姿势(降低身体重心以降低坠落风险,包括蹲、跪、趴卧等姿势)。
640.webp (18)
 
(八)在绳索救援中“突然死亡原则”是什么?
答:在绳索系统的保护下,由于某种原因操作者突然丧失意识但不会发生坠落伤害;人只能承担系统的“操作者”而不能成为系统的“一部分”。
 
(九)什么是“冲坠系数”?
答:
640.webp (19)

 
(十)人体的冲坠承受极限不超过多少?
答:6kN(600kg)
 
(十一)救援队员保护技术选用优先级?
答:登高器材(车辆)>高处边缘限位保护>垂吊(悬垂)保护
 
(十二)救助系统实施的难易程度?
答:横向救助>斜向救助>向上救助>向下救助
救援时应坚持能“下”不“上”、能“绕”不“横”的基本原则。
 
(十三)锚点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答:
1.不低于15kN
2.不低于系统目标承重的3倍
 
(十四)在具有坠落风险的任务环境中应充分考虑到坠落发生后的延伸风险,救援救援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答:
1、规范穿着安全吊带
2、“高挂低走”
3、连接势能吸收器(缓冲包)
 
八、建筑坍塌事故救
(一)常见建筑倒塌类型有哪些?
答:1.层叠式倒塌;
2.有支撑的倾斜式倒塌;
3.无支撑的倾斜式倒塌;
4.“V”形倒塌;
5.“A”形倒塌;
6.其他倒塌形式。
 
(二)建筑物坍塌的生存空间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V形生存空间、单斜式生存空间、多层间夹式生存空间和无规则式生存空间。
640.webp (20)
 
(三)建筑破坏等级分为哪五级?
答: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倒塌。
 
(四)不同受损建筑物危险性评估重点是什么?
640.webp (21)
 
(五)建筑坍塌事故救援“五步法”是什么?
答:第一步:了解被困人员信息,包括生存者人数、死亡人数、失踪人数等;
第二步:考察评估建筑物被破坏情况;
第三步:进一步了解幸存者情况;
第四步:侦查被困人员所处空间情况;
第五步:对建筑空间稳定性进行评估。
 
(六)在开展建筑坍塌事故救援时,七项危险源识别包括哪些?
答:七项危险源分别是结构的不稳定、高空危险、表面危险、内部危险、公共设施危险、危险物质、其他危险。
 
(七)排除危险源的措施有哪些?
答:排除危险源的措施有个人防护/卫生、做出危险标识 、设立警戒线 、制定进入/撤离路线 、设置安全员密切监视等。
 
(八)在建筑坍塌救援中,对被困者如何采取医疗救护措施?
答:
1.在治疗之前不要急于移除压在被困者身上的物体;
2.对伤员进行基本的检查与处置,特别是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确保呼吸畅通;
3.保护伤员免受其他伤害;
4.给伤员吸氧;
5.固定伤员颈部、脊椎和肢体;
6.维持伤员体温稳定(采取保暖措施);
7.监视伤员心跳情况;
8.将伤员救出,由专业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治疗;
9.与伤员适当交流,以减少其心理压力。
 
(九)在建筑物坍塌事故救援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1.指挥员应根据“以柱为界、逐片搜索”的战术,将事故现场划分为几个区域,小组分区负责,小组内部实行独立指挥;
2.救援行动应按照“先易后难,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
3.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带齐救援装备;
4.救援前要首先对现场进行侦察和安全评估,消除火灾、漏电、危化品泄漏、二次坍塌等危险因素,如果现场有火灾发生,应坚持救人和灭火同时进行;
5.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重型工程机械车辆清除现场,要在救援现场开辟一块急救平台,疏通一条救援车道;
6.不得进入建筑结构已明显松动的建筑内部,不得登上已受力不均衡的阳台、楼板、屋顶等部位,严禁钻入非稳固支撑的建筑废墟下;
7.现场应提前明确紧急撤离信号和紧急疏散通道,划定安全区域,设置安全员和观察哨,实时做好现场危险监测,一旦发现危险征兆要立即发生警示,确保队员及时撤出;
8.要安排参战人员轮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9.要重视对被困人员的生命救护和心理救助,最大限度维持其生命,安抚情绪、帮助树立信心。
 
九、有限空间事故救援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
答:有限空间一般分密闭设备、地下和地上有限空间。密闭设备通常包括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地下有限空间通常包括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地上有限空间通常包括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蓄水塔(池)、垃圾站、料仓等。
 
(二)有限空间事故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
1.出入口狭窄,活动空间小,通风不良、通信不畅,救援人员出入困难,不利于行动展开。
2.硫化氢、沼气(甲烷)、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易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等事故。且窖(井)口土质松软部位易垮塌,存在安全风险。
3.有限空间内部相对封闭,湿度、热度高,救援人员能量消耗大,长时间作业易疲劳、易麻痹、易松懈。
 
(三)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做好现场警戒?
答:(一)事故现场应划定警戒范围,在出入口设置警戒带和警示标识。夜间应设置警示灯等设备,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阻碍和干扰救援行动。
事故现场情况复杂时应扩大警戒区域,并严格控制窖(井)口作业人员数量,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窖(井)口及周边部位垮塌。
 
(四)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做好安全防护?
答:
1.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首选移动供气源,佩戴全面罩实施呼吸防护。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移动供气源管线密封性和强度,供气管路不得打绞或被重物压砸,供气干线长度不得大于移动供气源最大安全供气距离,并密切注意气压变化,确保供气不间断。
2.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者不能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时,救援人员必须全程佩戴空气呼吸器。作业时间长且环境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佩戴使用氧气呼吸器。
3.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有限空间,救援人员必须全程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时应穿着防静电服,使用防爆电台和无火花工具。
4.存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救援人员进入时应穿着封闭式防化服,佩戴呼吸保护装具。
5.进入低温有限空间时,救援人员应采取保温等防护措施。
 
(五)有限空间事故救援行动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应按照“先检测、预评估,再送风、再评估,后组织实施行动、预备应急力量”的原则,安全、有序、逐步展开。
 
(六)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开展救援行动?
答:
1.行动前应按照检测组、救援组、保护组、警戒组、预备组、安全员进行任务分工,预置救援支架、拉梯、救援绳包、送风机、担架、警戒标志等装备器材。
2.救援组必须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实施行动。当井下深度超过1.5m时,应对救援人员实施双绳保护,保持不间断通信联络,确保行动安全。地下坑道等信号屏蔽区段,视情实施特殊通信措施。
3.保护组应不少于3 人,佩戴救援手套、安全腰带,必要时做好呼吸防护和个人固定措施,随时做好应急营救准备。
4.预备组应按照救援组1:1力量配置。突发情况不明、应急措施不到位时,严禁盲目深入内部施救。
5.安全员应记录并监控救援人员进入时间,并对周边环境实时观察,发现危险及时预警,通知救援人员紧急撤离。
6.救援人员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向指挥员报告或自行紧急撤离,不得强行实施救援。
7.救援支架支脚应分别进行固定、主体不得松动,下降受力点应在支架下投影正中心,缆绳应保持匀速下降和起吊,严禁超载作业。
 
(七)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如何进行强制送风?
答:
1.应优先选用正压送风机对有限空间救援区域进行强制送风,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为救援行动创造安全有利条件。
2.实施井下救援前,应使用正压送风机或吊入空气呼吸器气瓶,向井内输送空气。气瓶开启不宜过大,保持气体顺畅流出即可。
3.在易燃易爆场所救援时,应利用水枪稀释可燃气体,降低送风机周边气体浓度,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爆炸。如使用移动供气源压力干线管路,应考虑静电导出措施。
 
(八)长时间开展救援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及时轮换,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超过多长时间?
答:20分钟。
 
(九)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应按照什么程序实施侦检?
答:应按照“先开机自检,后在安全区校验归零,再在事故区进行检测”的程序实施侦检,严禁在可燃、有毒区域及附近现场临时校准仪器。
 
(十)有限空间事故救援开展侦查检查过程中,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硫化氢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的安全值是多少?
答:氧浓度应保持在19%~23%,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30mg/m3,硫化氢浓度应小于10mg/m3,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1/4报警值。
 
 
十、执勤训练
(一)针对建筑类重点单位开展六熟悉过程中的“七查八测”要求是什么?
答:“七查”指的是:
一查防火分区,实地查看建筑防火分区情况,不同分区的分隔措施、疏散通道设置情况。
二查疏散楼梯,实地查看抵达部位,从外部进入是否正常;
三查消控室,实地查看火灾报警显示、消防联动等设施设备和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
四查水泵房,实地查看消防水泵控制柜是否可用,按钮是否处于自动启泵状态;
五查避难层(间),实地查看避难层(间)具体层数、设置部位、疏散楼梯等内容;
六查重点部位,实地查看楼层功能区分、重点部位、室内消火栓位置以及最不利点供水情况
七查竖向井道(孔洞),实地查看建筑电梯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和孔洞情况,是否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八测”指的是:一测消防车通行是否畅通;
二测登高车作业是否方便;
三测室内消火栓是否正常,能否远程启泵;
四测水泵接合器是否正常,分区供水标注是否正确;
五测消防水泵启动是否正常,室内消火栓、喷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六测排烟风机能否正常启动;
七测防火卷帘能否正常启动;
八测消防电梯运行是否可靠。
 
(二)针对化工类重点单位开展六熟悉过程中的“七熟悉六到位”要求是什么?
答:
“七熟悉”指:
一熟悉单位情况,查看单位平面图,查看企业功能分区情况,了解不同分区固定设施、应急物资储存情况;
二熟悉生产装置,实地查看生产装置,了解装置类型、物料、流程,重点了解不能用水、泡沫处置部位;
三熟悉储罐类型,实地查看罐区情况,了解固定顶储罐、内浮顶储罐、外浮储罐、液化烃储罐、LNG低温储罐结构特点;
四熟悉工艺流程,查看工艺流程图,了解工艺特点、危险性和工艺处置措施;
五熟悉介质理化性质,通过DCS系统查询、询问技术人员,熟知企业生产、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种类和理化性质;
六熟悉处置对策,了解企业装置、储罐灾害事故特点以及灾害事故处置对策;
七熟悉注意事项,准确辨识主要危险源,精准了解特殊设备应对风险。
“六到位”指:
一是DCS控制室用到位,通过DCS系统准确判别工艺运行状况、应急联动、火灾报警显示等情况;
二是重点部位走到位,了解生产存储物质的类型、理化性质,查看消防措施配备情况;
三是固定设施测到位,对消防水系统、泡沫灭火系统进行测试,查看消防泵、泡沫泵能否正常启动,水炮、喷淋等设准定位企业重点部位,了解重点部位工艺流程、危险性施是否完整好用;
四是灾情想定推到位,针对重点部位工艺流程、危险性,科学想定灾害事故类型;
五是处置措施定到位,根据企业装置、储罐灾害事故特点,精准制定工艺处置措施和消防战术措施;
六是车辆部署停到位,根据风向和现场下水道、管廊等情况,合理设置车辆停靠点和增援车辆集结点。
 
打赏
 
更多>同类消防教育培训

推荐图文
推荐消防教育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