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灭火机理
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主要是窒息,其次是冷却。 (1)二氧化碳的物态为气态,当储存于密封高压气瓶中,低于临界温度31.4℃时是以气、液两相共存。火灾时二氧化碳被系统释放出来,因压力骤降,二氧化碳迅速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分布于燃烧物的周围,稀释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起到窒息作用。
(2)二氧化碳释放时因热焓降低,温度会急剧下降,形成细微固体干冰粒子,干冰吸收周围的热量而升华,即产生冷却燃烧物的作用。
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冷却、化学抑制。 七氟丙烷灭火主要是由于它的去除热量的速度快,其次是灭火剂分散和消耗氧气。七氟丙烷灭火剂以液态的形式喷射到保护区内的,在喷出喷头时,液态灭火剂迅速转变成气态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了保护区和火焰周围的温度。
七氟丙烷灭火剂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灭火时分子中的一部分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
七氟丙烷: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其密度大约是空气的6倍。
3.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窒息。 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52%)、氩气(40%)和二氧化碳(8%)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及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以环保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灭火剂。
当防护区中氧气降至15%以下时,大部分可燃物将停止燃烧。混合气体能把防护区氧气降至12.5%,同时又把二氧化碳升至4%。灭火系统中灭火设计浓度不大于43%时,该系统对人体是安全无害的。
二、适用范围
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 (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2)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B类火灾); (3)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 (4)电气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可扑救的火灾: (1)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3.除CO2外的其他气体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火灾: (1)电气火灾; (2)液体表面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3)固体表面火灾; (4)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4.除CO2外的其他气体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 (1)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 (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 (3)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 (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
5.气体灭火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所或对象: (1)电器和电子设备; (2)通讯设备; (3)易燃、可燃的液体和气体; (4)其他高价值的财产和重要场所(部位)。
凡固体类(含木材、纸张、塑料、电器等)火灾,都指扑救表面火灾而言,不适用于固体深位火灾。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因其灭火效能较低,以及在高压喷放时可能导致可燃易燃液体飞溅及汽化,有造成火势扩大蔓延的危险,一般不提倡用于扑救主燃料为液体的火灾。
考点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