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信号接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当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时,值班人员应迅速查看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时间、报警部位、报警类型(如烟感报警、温感报警等)等详细内容,并准确记录在《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中。
现场确认: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距离报警部位最近的巡查人员或保安人员迅速前往现场进行确认。在通知时,应清晰准确地告知报警部位的具体位置和相关情况。现场确认人员应携带对讲机、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工具,迅速到达报警现场。到达现场后,确认人员应仔细观察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如果是误报,应查明误报原因,如探测器故障、人为误操作、环境因素(如烟雾、水汽、灰尘等干扰)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如果确认发生火灾,确认人员应立即通过对讲机或其他通讯设备向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报告火灾情况,包括火灾的具体位置、火势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等详细信息。
二、火灾报警与应急响应启动
向消防部门报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现场确认火灾的报告后,应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在报警时,应清晰准确地告知以下信息: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等)、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报警后,应安排专人在单位门口或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的到来,以便及时引导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
启动消防设施:在向消防部门报警的同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迅速按照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启动相关消防设施。如启动火灾应急广播系统,通知单位内人员疏散;启动消防泵,确保消防用水供应;启动防排烟系统,排除烟雾和热气,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启动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启动应急预案: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火灾情况,并根据单位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赴消防控制室,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同时,通知单位内各部门负责人和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迅速开展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等工作。
三、组织人员疏散
引导疏散: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通过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按照预定的疏散程序和路线,引导单位内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广播内容应清晰明确,包括疏散方向、注意事项(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等)等。同时,单位内各部门负责人和应急救援队伍应组织本部门或责任区域内的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在疏散过程中,应重点照顾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员,帮助他们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清点人数: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清点本部门人员数量,确保所有人员都已安全撤离。如有人员失踪,应立即向现场指挥人员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搜索救援。同时,应设立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确保现场秩序稳定。
四、火灾扑救
初期火灾扑救:在消防部门到达之前,单位内的义务消防队和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火灾情况,利用现场配备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和设施,积极开展初期火灾扑救工作。在扑救过程中,应遵循 “先控制、后消灭” 的原则,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战术,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同时,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人员伤亡。
协助消防部门灭火:消防部门到达火灾现场后,单位内的相关人员应积极协助消防部门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如提供火灾现场的详细情况、引导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协助消防人员操作消防设施等。在协助消防部门灭火救援过程中,应听从消防部门的指挥,按照要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火灾现场保护与善后处理
火灾现场保护:火灾扑灭后,应立即对火灾现场进行保护,未经消防部门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火灾现场或移动现场的物品。保护火灾现场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消防部门进行火灾原因调查和事故分析。在保护现场过程中,应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应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看护,确保现场的安全和完整。
善后处理:在火灾原因调查结束后,单位应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和建议,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如对火灾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统计,及时修复损坏的消防设施和设备,恢复单位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同时,应组织单位内全体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总结火灾事故教训,提高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对在火灾事故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火灾事故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消防控制室在火灾处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火灾处置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火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